分娩是每一个妈妈都要经历的痛苦回忆。但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分娩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眼下,水中分娩在国外已经是个热门话题了。人们对水中分娩的安全性也有不同看法。
这种分娩方式也可能出现新生儿死亡等可怕后果。婴儿离开母体以后,由于缺氧,会在出水前就开始呼吸。这有可能使新生儿将池水吸入自己的肺部,导致呛水甚至死亡。
水中分娩的历史
早在1803年,法国就出生了个水中婴儿。当时是因为产妇感到精疲力竭,迫于无奈,想在热水浴盆里放松一下,没想到宝贝很快就降生在水里。1965年,苏联还有一位孕妇竟然在大海中顺利地产下一个健康的男婴。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创办了家水中分娩中心。自此之后,美国有6000多名婴儿在水中出生。有条件实行水中分娩的医院也从1995年的10家发展到目前的150家。
不是所有医院都能开展"水中分娩"
尽管"水中分娩"很诱人,但却不是所有医院都能开展的,因为这种生产方式也存在着风险。
爆:水中分娩的细节部分(图) 哪些情况孕妇不宜水中分娩?
维多利亚-英国NCH医院的专家Davidliu表示,由于水中分娩对设备技术要求比较高,对孕妇和婴儿有一定的感染风险,另外,有心脏病、胎膜早破或有其他并发症的产妇都不能采用,所以必须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和具有专业设备的妇产医院才能开展此项技术。
首先,新生儿肚脐以上的身体一露出母体,胸腔的呼吸机构就开始工作,如果这个时候婴儿还在水中,可能将会带来严重后果,新西兰的妇产科专家就发现有新生儿在水中分娩时几乎被溺毙,出现中重度的呼吸问题,虽然经过抢救,没有造成性伤害,但仍然要引起重视。因此有研究指出,婴儿出生后在水中的停留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另外,从产妇身体里流出的血液和分泌物还可能导致细菌感染。
外国对水中分娩把得严
爱尔兰一家医院选了301名相同年龄和产次的孕妇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温水会明显减轻孕妇的疼痛,在水中有利于孕妇休息,更容易放松,产程缩短,也减少了孕妇的会阴侧切率。
●控制水温:
水温要保持在36至37摄氏度,与人体温度相似。
●分娩池水必须严格消毒:
产妇入池前要排空肠道或灌肠清洗,分娩水池要保持清洁,整个分娩过程中,需要换2-3次水。
●避免长时间浸在水中:
孕妇宫口扩张至五厘米后才进入水池,婴儿出生后必须马上离开水池,在水中呆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
●有经验的助产士才能接生:
每名孕妇要有两名助产士接生,助产士要有观摩两例以上水中分娩接生的经验。